朱顶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逛吃逛吃,品味小村里的生物多样性下篇 [复制链接]

1#
自媒体求职招聘QQ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4914.html

接上篇·点击这里回顾内容

香料篇

XIANGLIAO

热带地区的各种美食怎么能少了香料的辅佐呢?在曼朗村我们就发现了种植的各种香料植物至少24种,既有中国家家户户不可少的姜葱蒜和花椒组合,也有许多东南亚离不开的特色香料,如香茅、泰国罗勒、香蓼及姜黄等。这些香料不同组合变化之间让你不离村就能吃遍亚洲各地风味。

香料植物

香茅草

香兰叶

高良姜

蝶豆花

假蒟

大蒜

姜黄

郁金

糯米香

小米辣

紫苏

九翅豆蔻

刺芹

砂仁

艳山姜

火葱

泰国罗勒

芫荽

咖啡

臭菜

香蓼

竹叶花椒

____

假蒟不仅是传统吃生槟榔时用来包裹槟榔和贝壳粉吃的叶子,也是亚洲不少热带国家用来做菜调味的香料,在华南不少地区也很常用。

姜黄是我们熟悉的咖喱的主要颜色和味道成分之一,在当地除了食用也用于衣服的染色,这就是我们说吃咖喱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弄在白T恤上的原因。

还有柠檬香茅草,看似不起眼的杂草,却是当地招牌美食香茅草烤鸡的原料,也我们熟悉的泰国名菜——冬阴功汤的重要香料之一。

美食篇

MEISHI

在村中各种蔬菜、瓜果、香料的种植当然是为了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呀!不需要外出采购各种食材,大姐们在村中溜达一圈,就能带回十几种不同的天然食材,然后短短时间魔术般地变出一桌二十多个菜式,下午又是一桌完全不同的味道。就连喝到的茶水都有好多种不同香草的味道。

丰富的饮食文化

生活篇

SHENGHUO

当然,村中居民的生活不是像我这样喜欢围着吃的转,衣食住行、精神生活、医疗卫生等方面也是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不过在这里,其中的许多问题也是能够依靠种植的各种植物来解决的。如烧火做饭,人们往往在门前屋后种植铁刀木,这种植物有点贱贱的,越砍它长得越好,萌发得越多,每户人家只要门口种植那么几棵全年的柴火就不愁了,就不用上山砍树了。

铁刀木(Sennasiamea)

在治疗疾病上,傣族的传统医药文化是中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在这里家家户户门前都能见到一些用于治疗疾病的傣族草药,如霸王鞭、酸叶胶藤、丁香罗勒、木鳖子等。这些药有些来自外界,但更多的是当地野生,被世世代代人们发现、收集、选育种植在庭院中,随用随取。其中不少既是药也是良好的香料或者食材。近些年我国药物化学家根据傣族药用植物的线索,从中提纯发现了许多重要的天然活性成分,为现代医药做出了很大贡献。

村中的织锦

生活不止苟且,更有漂亮的家和庭院,还有舞蹈和歌谣!家家户户门前屋后会种植洋金花、无忧花、朱顶红、蝴蝶兰、清明花、春石斛等各种漂亮的植物,一年四季花开不断。人们会用栀子、马蓝、姜黄、苏木、蝶豆等植物来为衣服染制各种漂亮的染色,有一些还能用来做食物的染色,让小日子五彩缤纷的。

一种春石斛

在各种节庆日,人们会用一种当地特有树木云南石梓(Gmelinaarborea)的木材来制作节庆及歌舞中必不可少的象脚鼓,而泼水节必不可少的美食泼水粑粑也是用它的花磨成粉来制作,其特有的活性成分赋予泼水粑粑一股十分特别的香味,更重要的是还能延长粑粑的保鲜期。

赶摆篇

GANBAI

赶摆又叫赶集,在离曼朗村几公里的曼龙勒会在每个周六赶摆。如果说在曼朗村看到的是哪个村子的植物多样性,那么整个县的植物文化多样性你都能在赶摆集会上看到。来参加赶摆的除了少量的外地游客,更多是村子周边以及勐腊镇或勐腊县的居民。赶摆能买到许多最地道的土特产和美食,这些是城市中的现代超市远远无法给予的。

赶集日生活在周边的摊主会很早就赶到集市为赶集作准备,拿出自家种植、加工或者周围山林里出产的山货进行售卖,摊主主要都是傣族的阿姨阿嫂,也有不少漂亮的小姐姐。集市上各种琳琅满目的土特产会让人感觉置身异域,怀疑自己的认知。商品有各种奇怪的块根(各种山药)用来炖汤炖肉吃;奇怪的木头(如胡椒科的麻根(Pipermagen))用来煮汤调味,味道十分奇特;各种奇怪的树叶用来做菜、煮汤或者包烧(白花酸藤子、苳叶、食用双盖蕨、大果榕叶等);还有各种鲜花也拿来做菜,如木蝴蝶花、南瓜花、芋头花、南山藤花等,似乎只有你不敢吃,没有你想不到的各种植物作为食材。

市集上各种少见的食材和美食

赶摆集市上当然少不了各种奇怪的水果。如大叶蒲葵(Livistonasaribus)果,当地人叫做山棕果,买的时候阿婶特意交代我要用没有烧开又有些烫手的水来煮,如果水开了煮果子味道就不好吃了,如果水太凉那么果子煮不熟。这种需要分子料理的技法一度让我想我是去买个厨房温度计呢,还是干脆牺牲双手伸手进热水试水温,来烹饪这个高端食材。

还有些有趣的美食如用一种树叶(思茅豆腐柴(Premnaszemaoensis))制作的果冻,其成品有些像华中地区用豆腐柴制作的神仙豆腐,不过制作的过程中加入了许多傣族用的香料,吃起来爽滑,香辣可口。当然市集上也不是全素的,西双版纳知名的烧烤是必不可少。见到当地集市上一串有半斤多肉、每串近半米的烤牛肉串才懂得了自己的浅薄,一串管饱!

与之相对比的是小到只有指头那么长的香蕉和红薯,这些食材基本在没人照顾的野长状态下长大,既没有农药也没有化肥,所以味道上绝对没得说。不过个头小了很难吃爽,一顿一不小心撸了几十个香蕉,那回去都不好意思给别人说!

后记

傣族文化中有一段祖祖代代相传的谚语: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食,有粮才有人。这段话饱含了深刻的人与自然如何能够平衡且和谐共处的智慧。首先保护好森林,因为森林会涵养水源,无论旱涝每年都会有源源不断的水从林中流出,汇成潺潺的溪流,交汇成河流、大江,才能种植水稻和各种农作物,才能让人们都吃饱饭。

这段谚语和其背后简单基础的生态学知识我很早就有所耳闻,也觉得其中蕴含的“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民族文化很了不起,但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大的触动。直到近些年对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才更觉得前人的智慧无穷,之前从来没想到将它与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相联系。

人们对大自然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在一方面维系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另一方面,大自然却是实实在在地影响每一天的生活。这种生物多样性带来的最直接的红利,就是我在所走访的几个村子里可以随手摘到、吃到丰富的瓜果蔬菜和各种美食,可以体验雨林的美景,可以看到各种有趣的动植物,可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

附记:还有个有趣的观察,从我近些年所走过的云南西双版纳、德宏、临沧等傣族聚居地总结得来,食材和文化的多样性往往和周围的自然植被保护程度成正比,不少地方只要看看当地菜市场就能猜得出周围的森林和植被保护怎么样!

本文作者秋西

自然科普作家、自然摄影师。曾供职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参与国内外数十次野外科考,参与国家植物博物馆和Cop15等多个科普展示馆等的陈展设计和编写。

如无标注,文内配图均来自作者

排版:捷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